互联网大厂,真的香吗?

前言:“前几日,腾讯强制六点下班,快手开始取消大小周的新闻在网上广泛流传”

人们惊觉当下的加班文化,不知什么什么时候起,996、007、充斥着我们的生活,双休甚至是午休成了公司的福利,员工猝死的新闻比比皆是,人们是如何看待这个时代的,工作之于我们的意义是什么?

加班文化:谈及加班这个话题,就离不开互联网,甚至加班成为了很多公司的企业文化;

比如,阿里巴巴是闻名业界的“996”工作制,前执行副总裁卫哲在校招时曾明确表示“不接受加班的,我们不招”;

20.30~00.30的华为,园区内依旧是灯火通明;

京东也毫不避讳地表示:“拼搏和激情是写在京东血液中的DNA”、“我们不会强制加班,但鼓励大家全情投入,高效产出”。

再如字节跳动,还有拼多多,再或者华为、小米、美团、滴滴等,员工的下班时间只有更晚没有最晚。

你可能羡慕的大厂员工,他们无一不是熬着最晚的夜!

为什么加班熬夜成为了常态?

外部原因:

自起1994年,我国互联网接入国际互联网,也就只有二十几年,我们的互联网整体水平不断上升,在短短的二十几年缩小我们与其他国家在网络上的差距,这样的情况下,互联网企业不同形式的加班似乎是无法避免的,毕竟,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,时间和速度就是利器,如果你不能抓住机会,你落后的可不只是一点,各种KPI、各种目标设定,本来也只能走一走,但是公司却要你飞起来,不加班?怎么办?

除了社会大环境的影响,来自竞争者的压力也是促成企业提倡加班文化的原因,创新和发展是企业的主旋律,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,要有灵活的产品应对机制,只有迎合市场的企业才能获得发展的机会,这就需要反应敏捷了,当然想要及时跟进数据、调整方案,加班必然是不可缺少的,否则你怎么能增加的业务下快速发展。

内部原因:

除了外在因素,内在因素才是加班的重要原因。

部分企业自身的规定就明确表示了加班是合理的、正常的,正如上述说到的各个大厂的规定,制度、文化无一不体现出加班文化;当然还有业绩的压力,很多企业明确年终是按照325的标准来发放,这无异是对团队和个人的提醒。

试想一下,如果你的同事还在勤勤恳恳的干活,而你到点就下班的几率有多少?这个可能很低,有时候是外在逼迫的压力,当然也不乏自身能力弱,面对这样的现状,你能不加班吗?

当然,支持很多人坚持待在大厂的原因是“高薪”很多人不是反对996,而是反对996钱没给够,只要钱到位,什么都好说,没有人会去选择慢一步的,大家更希望提前到达!

如今大厂为什么纷纷开始调整作息时间?

根据《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,截至2020年12月,我国互联网用户总规模为9.89亿,也就是说,“流量红利”趋向终点,互联网行业正在转向“存量竞争”阶段,互联网公司的整体业务增速正在放缓。

同时,面对舆论压力,加上我国《劳动法》在1995年就规定实施了“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八小时,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”,互联网回归合法化。

至少近期,互联网不会再像前几年那样发展,这种情况下,加班或许就没什么意义了。

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,互联网的发展开始迈向新的台阶,或许,各大厂的时间调整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!